清儒之道
张昭军
播放量

简介
清代既是儒家学说的总结期,又是儒家文化的衰落期。儒家学说发展到清代,已难以承受历史重负。清儒汉学与宋学的学术分派,不是学术繁荣的象征。各学派各是其是,各行其道,割裂了儒学原创期的辩证统一和思想活力。学派的分化和争论,不仅没有带来自由学风,推进学术创新,反而标榜门户,党同伐异,加剧了内耗与衰落。清中叶以后,各学派创新乏力,只是抱残守缺、笃守伦常名教。如果没有外来文化的激发,儒家文化自身不可能摆脱困境,走出低谷。
摘要
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,《清儒之道》以独特的视角重新诠释了清代儒学的精神内核。本书并非简单的史料堆砌,而是通过深入剖析清代儒学的思想脉络、社会影响及现代价值,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活色生香的学术图景。作者以清儒的治学方法为切入点,结合当代学术语境,揭示了传统智慧在当今社会的生命力。
书中对清儒“经世致用”思想的探讨尤为深刻。作者指出,清儒并非拘泥于书斋的学者,而是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实践者。他们以“通经致用”为宗旨,将经典研究与现实问题相结合,这种务实精神对今天的学术研究仍有启发意义。此外,本书还对清儒的学术流派、思想争鸣进行了系统梳理,为读者搭建了一座理解清代学术的桥梁。
《清儒之道》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跨学科的视角。作者不仅关注儒学本身,还将其与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领域的变革相联系,展现了清儒思想的全貌。书中既有严谨的学术考证,又不乏生动的历史叙事,使得晦涩的学术内容变得通俗易懂。
对于热爱传统文化的读者而言,本书是一次难得的学术盛宴;对于希望了解中国思想史的学者来说,它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。正如作者所言:“清儒之道,不仅是历史的回响,更是未来的启示。”翻开《清儒之道》,你将与清代先贤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,感受传统智慧在新时代的绽放。
作者简介
张昭军
张昭军,山东省淄博市人。历史学博士。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、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副主任、北京市历史学会常务理事。2009~2010年度日本学术振兴会外籍聘用研究员,2013年东京大学客座教授。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、中围近现代文化史以及清代学术思想史的教学和研究。著有《儒学近代之境——章太炎儒学思想研究》、《传统的张力——儒学思想与近代文化变革》、《清代理学史》(晚清卷)、《晚清民初的理学与经学》,主编《中国近代文化史》等。
相关推荐
